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中医美容
编号:10538090
容颜泽面春常在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31日
     泽面是指通过内调外润,使粗涩、萎黄、晦暗的面部皮肤变得红润光泽。

    皮肤的色泽,根据黑、白、黄人种的不同有很大差异,而且与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生活环境、保养程度、遗传因素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疾病或其他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原来红润光泽、富有弹性、白哲柔滑的皮肤变得粗糙、晦暗,因此应当通过调整、养护,使问题皮肤得以恢复,再现以往的美丽。

    【病因病机】

    面部皮肤粗糙晦暗、萎黄无华的原因如下:

    1)气血津液亏虚 面部肌肤的润泽或粗糙与人体气血的盛衰及津液的敷布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如《望诊遵经》所言:“盖润泽者,血气之荣,光明者,润泽之著,有血气即有润泽,有润泽即有光明也。夫光明润泽者,气也。”《灵枢·决气篇》说:“腠理发泄,汗出擦澡,是谓津。……皮肤润泽,是谓液。”指出皮肤的润泽赖气血津液以濡养,如果气血津液亏虚,则肌肤晦暗不泽。

    2)太阴气虚 太阴指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肺脾二脏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是组成气的主要物质基础,故肺脾功能是否健旺与气的盛衰关系密切。津液的输布代谢,又主要是由于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和脾的运化水液、输布津液所构成,故肺脾气虚时,气及津液的生成及敷布均受影响,则皮肤失养而枯槁无泽。如《望诊遵经》说:“皮肤润泽者,太阴气盛,皮毛枯槁者,太阴气衰。”若脾气虚时,面色萎黄。

    3)血瘀痰饮阻络 多种原因引起的瘀血或痰饮内蓄,均可影响血液和津液的正常输布,使面部气色晦暗。如《难经.二十四难》说:“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故面色黑如黧。”

    4)情志内伤 多种情志因素,均可致五脏功能失调,气机紊乱,气血悖逆,不能上荣于面,而使面颜失泽。如《望诊遵经》说:“悲则气消于内,故五脏皆摇,色泽减。”

    5)饮食环境 饮食不节,营养不足或失调,可致肌肤失养失泽。如《望诊遵经》说:“饱食者,血华色而益泽,饥则气衰,甚则气少,故腹馁者,色泽减而少气。”

    常处于较恶劣环境,如风吹日晒,也会使人面部皮肤粗糙枯稿。如《望诊遵经》指出:“形容枯稿,面貌黧黑,因受酷热严寒之困……身体柔脆,肌肤肥白,缘处深闺广厦之间。”

    6)机体衰老 肌肤的润泽和人的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增龄,人体组织器官逐渐老化,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失调,而致肌肤失养枯稿无泽。

    此外,多种面部皮肤病或全身性疾病,均影响人面容的润泽。

    现代医学认为皮肤粗糙的原因:a.炎症所致。炎症引起的丘疹、斑块、鳞屑、苔藓样变等,可使皮肤看上去凹凸不平且触之粗糙。b.某些慢性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肝炎、肾炎等可出现皮肤粗糙。c.营养不良,如烟酸缺乏可致“糙皮病”。d.中老年人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减少,故皮肤干燥失润。另外,中老年人表皮代谢速率降低,老化细胞附着于表皮角质层,使皮肤表面变硬,失去光译。e.遗传性皮肤粗糙,与角质细胞中某些生化缺陷有关。, 百拇医药( 收集)